读大学,关键看谁来读、读什么、如何读,一时的冷热之别也谈不上好坏之分。其实,专业及院校的好与坏、冷与热等都是相对的,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。尤其是面对快速变革的高等教育,以静止、片面的方法进行分析,犹如刻舟求剑,很难得出全面客观的结论。
说到底,所谓的分析指导并非万能,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手段,而不能过分迷信和依赖。适合什么专业及院校,关键是综合考虑个人、家庭、学校、社会等诸多因素,要兴趣与前景相结合,而不是盲目跟风、人云亦云。填报志愿,与其重视外界的分析指导和未来的职业优劣,倒不如注意学生个体的兴趣和选择。要知道,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道路,任何时候,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。
在纷繁的专业及院校中选出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个,绝非易事。对考生及家长而言,不妨将个人情况、专家经验和大数据结合起来,读懂数据分析,读懂填报规则,读懂成长规划,正确使用高考信息和数据。考生及家长应该保持清醒认知,优先选择国内正规、专业、权威的教育机构,不让所谓的大数据混淆了心智,做到心有所属。不被所谓的专家牵着鼻子走,做到心中有数。
填报志愿,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人生规划,如果能够对考生综合情况进行科学分析,教育引导考生及家长及早进行规划,会对志愿填报产生促进作用,可以避免因选择失误而影响一生的发展。“磨刀不误砍柴工”,考生及家长不应在高考结束后才仓促选择学校和专业,而应未雨绸缪,及早利用性格测试、学科成绩、专业喜好等对自身进行全面分析总结,在此基础上明确志愿填报方向,以便增加成功率和专业匹配度,这样不仅能让志愿填报变得更简单,也能让考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后劲更足。